您好。粽子的起源和發(fā)展史粽子 (拼音:zòng zǐ ,讀起來應為:zòng zi)(英文名:rice-dumpling),起粽子源于中國漢族間,相傳與紀念古代詩人屈原投江有關,為端午節(jié)應景物之一。傳說粽子是為祭投江的屈原而開始制作流傳的。目的是保護屈原的遺體不被魚吃而損壞,故將粽子作為魚餌投放。于是,每年的那一天,人們便以互相送粽子來作為對屈原的紀念。粽子的造型因各地的民俗風情不同而異,說法也不盡相同,有稱正三角形、斜三角形、螺角形、鏟頭形等;或稱三角形、四角錐形、枕頭形、小寶塔形、圓棒形亦可。粽葉用料也不同,有用竹葉、香蕉葉或干荷葉等。如廣東粽子是用干竹葉或新鮮竹葉;臺灣粽子通常是用青竹葉。但一般商家多使用干竹葉,較節(jié)省成本。粽子一般包裹的材料是糯米、黃米或其他輔料,如棗,豆沙,火腿等。并以水煮或蒸熟的即食食品。粽子由來已久,其花樣繁多。一直到今天,每年農歷五月初五,中國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葉、包粽子,其花色品種更為繁多。從餡料看,北方多包紅棗粽子、豆沙粽子,多為甜味;南方則有豆沙、鮮肉、火腿、蛋黃等多種餡料,很多為咸味,其中以浙江嘉興粽子為代表。吃粽子的風俗,千百年來,在中國盛行不衰,而且流傳到朝鮮、日本及東南亞諸國。端午節(jié)祭祀先祖,其實是后人賦予的內容。古人對端午其實有種種說法,按《齊諧記》說法,因為怕祭屈原之米被蛟龍所竊,因此創(chuàng)造了粽子這種形色。因為蛟龍怕楝葉、綠絲。而李時珍《本草綱目》卻說:“糉,俗作粽。古人以菰蘆葉裹黍米煮成,尖角,如棕桐葉心之形,故曰粽,曰角黍。近世多用糯米矣。今俗,五月五日以為節(jié)物,相隗送,或言為祭屈原。作此投江,以飼蛟龍?!币蚶顣r珍此種說法,故聞一多有 “端午為持龍圖騰崇拜民族的祭祖日”之說。關于粽子最早的記載是1600年前西晉新平太守周處所寫的《風士記》云:“仲夏端午,烹鶩角黍?!?00年后南朝梁文學家吳鈞在《續(xù)齊偕記》中說:“屈原五月五日投汨羅而死,楚人哀之,遂以竹筒貯米,投水祭之。”于是以訛傳訛,相沿成俗??梢娙藗儗χ伊x之士感情之彌篤了。 粽子并非源自祭奠屈原之死,它的起源說法很多。最讓人信服的是“包烹”之說,就是50萬年前發(fā)明用火熟食時,為了適口,用樹葉包裹食物放在火中煨后剝葉而食,這雖不叫粽子,卻已有粽子的雛形。經過40萬年的春秋更迭,進入石烹時代,先人們已能在地上挖坑,坑中墊獸皮,再注水其中,投入燒燙的石子使水沸騰,煨煮用植物葉子包裹的原料,直至成熟,這就像粽子。 粽子的出現如本文開頭所說,但一說用于祭祖;又說為了紀念屈原殉難,兩說都有道理。歷史上關于粽子的記載,最早見于漢代許慎的《說文解字》?!棒铡弊直咀鳌棒兆蛹F”,《說文新附●米部》謂“糉,蘆葉裹米也。從米,葼聲?!薄墩f文解字·冬部》:“葼,斂足也?!币鉃轼B飛時收 朱宣咸中國畫《端午佳節(jié)》斂腿爪?!都崱袼晚崱罚骸凹F,角黍也?;蜃黥??!濒兆佑置敖鞘颉?,最早記載見西晉周處的《風土記》:“仲夏端五,方伯協極。享用角黍,龜鱗順德。注云:端,始也,謂五月初五也。四仲為方伯。俗重五月五日,與夏至同。(同 “鴨”),春孚雛,到夏至月,皆任啖也。先此二節(jié)一日,又以菰葉裹黏米,雜以粟,以淳濃灰汁煮之令熟,二節(jié)日所尚啖也?!っ滓幻F’,一名‘角黍’,蓋取陰陽尚相苞裹未分散之象也?!泵鞔顣r珍《本草綱目》中,清楚說明用菰葉裹黍米,煮成尖角或棕櫚葉形狀食物,所以稱“角黍”或“粽”。明清以后,粽子多用糯米制作,這時就不叫角黍,而稱粽子了。粽子是最早出現的端午時食,應屬西漢的“梟羹”?!妒酚洝贰拔涞郾炯o”注引如淳言:“漢使東郡送梟,五月五日為梟羹以賜百官。以惡鳥,故食之”。大約因為梟不易捕捉,所以吃梟羹的習俗并沒有持續(xù)下來。銼是端午的主角-粽子,在稍晚的東漢就已出現。一直要到晉朝,粽子才成為端午的應節(jié)食品。如今的粽子更是多種多樣,璀璨紛呈。著名的有桂圓粽、肉粽、水晶粽、蓮蓉粽、蜜餞粽、板栗粽、辣粽、酸菜粽、火腿粽、咸蛋粽等。北方的粽子,多是簡單白米,或者雜以赤豆、棗子,蘸白糖食用。
歷史上關于粽子的記載,最早見于漢代許慎的《說文解字》.“粽”字本作“糉”,《說文新附?米部》謂“糉,蘆葉裹米也.從米,葼聲.”《說文?夂》:“葼,斂足也.”義為鳥飛時收斂腿爪.《集韻?送韻》:“糉,角黍也.或作粽.” 粽子又名“角黍”,最早記載見西晉周處的《風土記》:“仲夏端五,方伯協極.享用角黍,龜鱗順德.注云:端,始也,謂五月初五也.四仲為方伯.俗重五月五日,與夏至同.●(同 “鴨”),春孚雛,到夏至月,皆任啖也.先此二節(jié)一日,又以菰葉裹黏米,雜以粟,以淳濃灰汁煮之令熟,二節(jié)日所尚啖也.……裹黏米一名‘糉’,一名‘角黍’,蓋取陰陽尚相苞裹未分散之象也.” 明代李時珍《本草綱目》中,清楚說明用菰葉裹黍米,煮成尖角或棕櫚葉形狀食物,所以稱“角黍”或“粽”. 明清以后,粽子多用糯米包裹,這時就不叫角黍,而稱粽子了.-抄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