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廣西合稱兩廣,明清時期還專門設置了“兩廣總督”來管理。兩廣是怎么來的?
公元前239年前后,秦始皇的仲父(干爹)呂不韋出版了《呂氏春秋》,書中提到關于“百越”的只言片語,但沒有解釋“百越”的具體位置。 公元前214年秦始皇滅六國后就盯上了百越,派屠睢率領50萬大軍攻打嶺南;征服了百越。 秦始皇實行郡縣制,全國設為36郡。在嶺南地區(qū)就設置了桂林、象、南海3個郡。 “南?!本褪侵浮澳戏降暮!?,南??ぽ牼呈菛|南瀕南海,西到今廣西賀州,北連南嶺,包括今粵東、粵北、粵中和粵西等大部分地區(qū)。
公元前203年南??の救螄滩∈?,委任龍川縣令趙佗代職。趙佗就起兵隔絕五嶺通中原的道路,以武力攻并了桂林郡和象郡,建立了南越國,自稱南越武王。
公元前111年。漢武帝劉徹派10萬大軍滅了南越國,設立了交州。漢武帝又將南越國分成9個郡(南海、蒼梧、郁林、和浦、交趾、九真、日南、儋耳、珠崖),并下詔:“初開粵地宜廣布恩信”,并規(guī)定交州治所就叫廣信(今梧州市)。這就是說兩廣的“廣”字源于漢武帝詔書。 東漢13州,就有交州,管轄今兩廣大部分地域和越南北部。孫吳割據(jù)江東,分交州為二:交州和廣州。 隋文帝楊堅廢除郡置,改為州縣制;隋煬帝時為避楊廣的名諱,廣州改名為“番州”。
唐朝設立交州總管府,又稱都督府,后改為安南都護府。 宋朝的地方行政單位稱為“路”,嶺南設立了廣南東路和廣南西路。廣南東路簡稱廣東,廣南西路簡稱廣西,基本奠定了今天廣東廣西的邊界,這便是廣東、廣西名稱的由來。
元設海北廣東道;明置廣東省,后改廣東布政使司;清改廣東省,省名至今未變。
有專家曾在廣東封開縣和廣西梧州考察的時候,從《水經(jīng)注》得知這里正是桂江與賀江“入郁”(西江)的地方,即西漢時的“廣信”,后來以此為界,廣信之東為廣東,廣信之西為廣西。 當時嶺南9郡的交趾郡位于今越南河內,交趾郡與交趾部是兩個概念,交趾部專門負責糾核嶺南9郡的監(jiān)察機關,交趾部首府設在蒼梧郡廣信縣(今封開)。
在此值得提及的是,交趾多次反抗獨立,但都會被收復,其名字從交趾變?yōu)樗纹?、交州、安南都護府。 五代時期,南漢高祖劉巖將安南收歸為南漢領土;939年吳權(越南吳朝開創(chuàng)者)打敗南漢建立吳朝,自稱吳王,建都古螺(原唐代安南都護,即交州),從而脫離中國統(tǒng)治;968年丁部領(丁先皇)以武力征服境內的割據(jù)勢力,建立丁朝,國號大瞿越,自稱帝,正式脫離中國;趙匡胤竟冊封丁部領為交趾郡王,成為藩王。 1009年李公蘊趁前黎朝發(fā)生內亂奪取帝位,開創(chuàng)了越南李朝。李公蘊竟多次深入宋境搶掠;明朝永樂帝趁著安南內亂期間,出兵收復了安南;明朝占領安南20多年,李朝反抗起義過多;明宣宗朱瞻基即位后,疲于奔命,廢止了交趾布政司,中國統(tǒng)治1000年的交趾就這樣丟棄了。
(圖片、資料源于網(wǎng)絡,如侵權請告之,立馬刪除相關部分)
中國的兄弟省并不少,例如河北和河南,湖北和湖南等,前者兩省以黃河分割,后者兩省則以洞庭湖為界線。
但是廣東,廣西這兩個省名字中并沒有山或者河流,所以它們并不是以其地理位置而命名的。廣字開頭到底是什么意思呢,以廣字命名省份有什么特殊的含義嗎?
先來說明“廣”字的由來,據(jù)說這個字來自于漢武帝劉徹。當時正值戰(zhàn)國時期,河北保定有一孩童降生,他就是日后的趙佗。
到了秦朝,已經(jīng)到了而立之年的趙佗受令南下攻打百越,在此之后于龍川,即現(xiàn)在廣東省河源龍川縣擔任縣令一職。
所謂新官上任三把火,之前的縣令治理方案十分簡單粗暴,而趙佗實行的政策跟之前的官員完全不一樣,他采取了安撫的政策,得到了百姓的愛戴。在任職期間,他引進了中原地區(qū)先進的農(nóng)耕,紡織和灌溉技術,大大的促進了當?shù)氐霓r(nóng)業(yè)和經(jīng)濟發(fā)展。為了紀念趙佗所做出的功績,百姓以他的名字命名了當?shù)氐囊粋€古鎮(zhèn),也就是現(xiàn)在龍川縣的佗城。
由于秦朝實行的暴政,百姓苦不堪言,趙佗不滿秦朝的暴政,他就跑到了嶺南這一帶,創(chuàng)建了南越,定都在了現(xiàn)在的廣州市。
當時南越國的國土范圍十分廣泛,東至福建,向西一直到云南的大部分地區(qū),向南可以到現(xiàn)在的越南中部,北至現(xiàn)在的兩廣北部。
在漢朝建立之后,劉邦曾派下屬去與趙佗談判,想要勸降他。趙是一個愛好和平的人,他不想兩國交戰(zhàn)導致百姓民不聊生,因此臣服了漢朝,以附屬國的形式歸順大漢,還沒有完全的屬于漢朝。之后漢文帝執(zhí)政期間,又派人繼續(xù)游說他放棄帝號徹底歸順大漢,趙也答應了。
但是天有不測風云,趙不久之后便去世了,而漢武帝也登上了帝位,直接派兵南下,統(tǒng)一了南越。雖然漢武帝好戰(zhàn),但是南越的百姓都是在趙的仁政下生活了數(shù)十年,不服漢武帝的強硬的治理方式。為了治理好南越,漢武帝只能善待他們,實行仁政。
統(tǒng)一之后,漢武帝為了廣施恩信,他在嶺南地區(qū)設立“廣信”縣,即現(xiàn)如今的廣西梧州,這就是“廣”字的由來,這個地方也因此被人認為是嶺南文化的發(fā)源地和兩廣地區(qū)最早的文化政治中心。
宋朝年間,朝廷為了利于管理,以廣信縣為界限,廣信以東的地區(qū)稱為廣南東路,廣信縣以西的地區(qū)稱為廣南西路。
再之后,由于元朝行省制度的實施,朝廷專門設置了兩廣總督來加以管理,廣南東路改名為海北廣東道,廣南西路則改名為廣西兩江道。明朝時期,將其分別改名為廣東省,廣西省。
后來又改了一次名字,廣東省改為廣東布政使司,廣西省改為廣西布政使司。清朝時期,兩省的名稱被改回廣東,廣西省。廣東省,廣西省名字因此而誕生。就這樣一直到了新中國成立之后,廣西省正式改名為廣西壯族自治區(qū),廣東省至今未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