粽的歷史悠久,春秋時期,用菇茭白葉包黍米成牛角狀,稱“角黍”;用竹筒裝米密封烤熟,稱“筒粽”。在戰(zhàn)國時代,楚國三閭大夫及愛國詩人屈原投汨羅江自盡后,百姓為了防止魚類破壞屈原的尸體,用竹筒裝米投入江中,讓魚吃米飯而不去咬屈原的遺體。
另說則是用來祭祀屈原的供品。粽子一直是端午的必備的食品,除了紀(jì)念屈原之外,江蘇等地,粽子被認(rèn)為跟伍子胥信仰有關(guān)。當(dāng)?shù)赜涊d:“鄉(xiāng)俗午日以粽奉伍大夫,非屈原也。”
西晉周處《風(fēng)土記》寫道:“仲夏端午,烹鶩角黍?!薄洱R民要術(shù)》卷九引《風(fēng)土記》記述粽子“蓋取陰陽尚相褁未分散之時像也”。
南梁時五月五日作粽,并在筒粽上蓋楝葉、以五彩絲線纏之。《續(xù)齊諧記》傳說光武帝建武年中,長沙人區(qū)曲見自稱“三閭大夫”的人謂:“聞君當(dāng)見祭,甚善。常年為蛟龍所竊,今若有惠,當(dāng)以楝葉塞其上,以彩絲纏之。此二物,蛟龍所憚。”
擴展資料:
一、趣事
1、地球上最早
江西德安縣文物部門于1988年9月在一座宋代古墓里發(fā)現(xiàn)了兩個實物粽子,據(jù)考證,這是發(fā)現(xiàn)的世界上最早的實物粽。??
該古墓位于德安縣城郊,葬于公元1274年。墓主右手拿一根長40厘米的桃枝,桃枝上吊有兩個棱形粽子。
粽子長6厘米,寬3厘米,分別系于桃枝兩邊,外皮為粽葉,苧麻捆扎。專家介紹,早期粽子有祭奠之意,放入棺木中以示親屬的哀悼。兩個粽子成雙成對,象征吉祥如意。
2、歷史最悠久
西安的蜂蜜涼粽子,載于唐韋巨源《食譜》。特點是只用糯米,無餡,煮熟后晾涼,吃時用絲線勒成薄片,澆以蜂蜜與黃桂醬――白糖腌桂花醬。
大肉粽產(chǎn)于廣西南寧,每只重約兩斤,以肥豬肉、綠豆為餡,清香、軟糯、甘潤、膏腴不膩。
廣西壯族出現(xiàn)過最大的粽子,它是將芭蕉葉墊在一個特大的方形籠格中,內(nèi)放50公斤淘凈并拌有醬油的糯米,再拌入一只去皮骨、切成小方塊的豬腿的肉,面上覆一層芭蕉葉,隔水蒸熟,這種粽子壯族人叫“口粽粑”,可供一家三口吃兩個月。
據(jù)香港的媒體介紹,香港有9位老人,曾經(jīng)包了1只重36公斤的粽子,供250人食用。1989年端午節(jié),臺灣彰化縣曾制作一只特大粽子,重達350公斤。廣東一帶包的粽子個兒特大,煮熟后1只粽子端到桌上,四個年輕人居然沒法將它吃掉。
三、體積最小
最小的粽子在上海城隍廟,綠波廊、湖心亭兩處皆有。長約寸許,形如枕頭,火腿為餡,小巧清鮮;湖心亭以為茶食,甚妙。
在上海一些酒樓飯館中,宴席點心供應(yīng)“迷你粽”,小得像手指一般,每50克糯米加4小塊火腿,可包4只小粽子,白線纏綠葉,玲瓏淡雅,真象一件工藝品,讓人愛不釋手,舍不得剝而吃之。
四、最早速凍品種
1995年,三全食品研制出了中國食品行業(yè)第一顆速凍粽子,至今堅持推動粽子行業(yè)的發(fā)展創(chuàng)新。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粽子
粽的歷史悠久,春秋時期,用菇茭白葉包黍米成牛角狀,稱“角黍”;用竹筒裝米密封烤熟,稱“筒粽”。在戰(zhàn)國時代,楚國三閭大夫及愛國詩人屈原投汨羅江自盡后,百姓為了防止魚類破壞屈原的尸體,用竹筒裝米投入江中,讓魚吃米飯而不去咬屈原的遺體。另說則是用來祭祀屈原的供品。粽子一直是端午的必備的食品,除了紀(jì)念屈原之外,江蘇等地,粽子被認(rèn)為跟伍子胥信仰有關(guān)。當(dāng)?shù)赜涊d:“鄉(xiāng)俗午日以粽奉伍大夫,非屈原也?!蔽鲿x周處《風(fēng)土記》寫道:“仲夏端午,烹鶩角黍?!薄洱R民要術(shù)》卷九引《風(fēng)土記》記述粽子“蓋取陰陽尚相褁未分散之時像也”。南梁時五月五日作粽,并在筒粽上蓋楝葉、以五彩絲線纏之?!独m(xù)齊諧記》傳說光武帝建武年中,長沙人區(qū)曲見自稱“三閭大夫”的人謂:“聞君當(dāng)見祭,甚善。常年為蛟龍所竊,今若有惠,當(dāng)以楝葉塞其上,以彩絲纏之。此二物,蛟龍所憚?!睌U展資料:一、趣事1、地球上最早江西德安縣文物部門于1988年9月在一座宋代古墓里發(fā)現(xiàn)了兩個實物粽子,據(jù)考證,這是發(fā)現(xiàn)的世界上最早的實物粽。該古墓位于德安縣城郊,葬于公元1274年。墓主右手拿一根長40厘米的桃枝,桃枝上吊有兩個棱形粽子。粽子長6厘米,寬3厘米,分別系于桃枝兩邊,外皮為粽葉,苧麻捆扎。專家介紹,早期粽子有祭奠之意,放入棺木中以示親屬的哀悼。兩個粽子成雙成對,象征吉祥如意。2、歷史最悠久西安的蜂蜜涼粽子,載于唐韋巨源《食譜》。特點是只用糯米,無餡,煮熟后晾涼,吃時用絲線勒成薄片,澆以蜂蜜與黃桂醬――白糖腌桂花醬。大肉粽產(chǎn)于廣西南寧,每只重約兩斤,以肥豬肉、綠豆為餡,清香、軟糯、甘潤、膏腴不膩。廣西壯族出現(xiàn)過最大的粽子,它是將芭蕉葉墊在一個特大的方形籠格中,內(nèi)放50公斤淘凈并拌有醬油的糯米,再拌入一只去皮骨、切成小方塊的豬腿的肉,面上覆一層芭蕉葉,隔水蒸熟,這種粽子壯族人叫“口粽粑”,可供一家三口吃兩個月。據(jù)香港的媒體介紹,香港有9位老人,曾經(jīng)包了1只重36公斤的粽子,供250人食用。1989年端午節(jié),臺灣彰化縣曾制作一只特大粽子,重達350公斤。廣東一帶包的粽子個兒特大,煮熟后1只粽子端到桌上,四個年輕人居然沒法將它吃掉。三、體積最小最小的粽子在上海城隍廟,綠波廊、湖心亭兩處皆有。長約寸許,形如枕頭,火腿為餡,小巧清鮮;湖心亭以為茶食,甚妙。在上海一些酒樓飯館中,宴席點心供應(yīng)“迷你粽”,小得像手指一般,每50克糯米加4小塊火腿,可包4只小粽子,白線纏綠葉,玲瓏淡雅,真象一件工藝品,讓人愛不釋手,舍不得剝而吃之。四、最早速凍品種1995年,三全食品研制出了中國食品行業(yè)第一顆速凍粽子,至今堅持推動粽子行業(yè)的發(fā)展創(chuàng)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