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

茶葉審評八項因子(茶葉審評八項因子有哪些)

來源:m.departmentofideas.com???時間:2022-12-09 00:36???點擊:97??編輯:admin???手機版

1. 茶葉審評八項因子有哪些

1、五因子評茶法,也稱五項因子評茶法或者通用型茶葉審評方法,按照茶葉的外形(包括形狀、嫩度、色澤、整碎和凈度)、湯色、香氣、滋味和葉底“五項因子”進行。

我們通常學習評茶員所用的中國茶葉學會組編的《評茶員理論教材》中提到的審評方法就是通用型茶葉審評方法,也就是五因子審評法,也稱五項因子審評法。

2、八因子評茶法,按照(干評)茶葉的外形、色澤、整碎、凈度,(濕評)內質的湯色、香氣、滋味、葉底“八項因子”進行。

2. 茶葉干評四項因子

① 海拔高度。

海拔高度在500米~2000米為佳。不同的海拔,對茶葉的生長影響很大,不同的海拔,使茶葉生長的環(huán)境參數(shù)發(fā)生不同的變化。

② 緯度。

茶葉種植的黃金緯度是: 北緯30度。這是一條神奇獨特的緯線。中國的名優(yōu)茶,大部分產自北緯30度左右。

③氣候。

★茶葉種植的平均溫度: 18~25℃為最佳。

相對濕度: 70%~90%為最佳。

平均降水量: 1500mm~3000mm為最佳。

★均日照數(shù): 全年日照數(shù)不少于280天~320天為最佳。

④土壤。

茶葉生長喜好呈弱酸性,土質疏松,土層深厚,透氣排水性良好的土壤。

茶葉種植對土壤的要求是: PH值在4.5~6最為合適。

⑤ 散射光(漫射光)。

茶葉喜好散色光,漫射光,不喜歡強光。

一般海拔高的茶園,參天大樹將紫外線中的長波光已經過濾掉,使短波的散漫光照射茶樹,非常有利于茶樹生長。

3. 茶葉五項八因子

歡迎關注【懂茶帝】!

普洱茶分為生普和熟普,其原料都是選自云南大葉種,而好的普洱茶一定不是但從某一方面就可以判斷出來的。我們在判斷一款茶葉的好壞需要從五項八因子來評判。首先是干茶的條索、整碎、凈度、色澤;以及沖泡后的湯色、香氣、滋味、葉底。而且普洱茶根據(jù)存放的時間,歲月會使它發(fā)生改變。

普洱茶講究山頭,就像是紅酒論酒莊一樣,不同的山頭滋味香氣等方面千變萬化。所以好的普洱茶并不是通過言語的表達就能判斷出來的,當然湯色、香氣、滋味純正無異味是一款茶葉最基本的應該具有的品質。

4. 茶葉審評的八項因子

①溫度

溫度是引起茶葉變質的直接原因之一,溫度越高,茶多酚等物質的自動氧化作用越強烈。據(jù)研究,溫度每提高10℃,綠茶褐變的速度加快3~5倍。貯存溫度高,變化加快,色香味劣變加劇。

相反,降低貯藏條件,就會使茶葉品質獲得有效地保持,因此,茶葉的低溫貯藏已經成為保持品質的一種有效手段。

② 濕度

濕度是引起茶葉變質的又一直接原因,因為茶葉中的很多物質都屬于親水化合物,非常容易吸收外界的水分還潮,這些成分吸收水分之后,變化速度加快。

所以茶葉貯存過程中,如果貯藏室的濕度過大,茶葉含水量超過8%,茶葉劣變速度就會加快,甚至滋生微生物產生霉變。

③氧氣

氧氣是物質氧化的必需條件,茶葉成分的自動氧化作用必須在有氧氣存在時才能發(fā)生,空氣中通常含有20%的氧氣。

如果能采取措施去除大部分的氧氣,那么氧化速度也會減慢。這也就是為什么茶葉貯藏需要密封。

④光照

光照是促進某些物質變化的重要因素,如茶葉中的脂類物質的氧化受光線的影響很大。脂類物質的光化學反應產物很多是異味物質,日曬味、陳味都與此有關。因此,貯藏茶葉通常需要避光。

⑤異味

異味的存在是茶葉劣變的又一重要因素,因為茶葉是一種多孔的疏松體,導致茶葉很容易吸收外界的氣味。因此,在茶葉的貯存過程中,要盡量避免和其它有異味的物質放在一起,同時還需要注意換氣通風。

5. 茶葉審評八項因子有哪些指標

EFU,特指茶葉的鮮爽因子,是根據(jù)GB/T23766-2009中名優(yōu)綠茶品質因子評價審評得分,綜合茶葉理化檢測各成分指標含量,對不同等級茶葉標記,由EFU0….20以示茶葉好壞,讓消費者更直觀的理解茶葉,只需知道數(shù)字即可了解茶葉品質。

最高等級的EFU15-20,對應國標精品級;EFU10-14,對應國標特級;EFU6-9,對應國標一級;EFU5,對應國標二級;EFU3-4,對應國標三級;EFU0-2,對應國標四級。

6. 茶葉感官審評六大因子

普洱茶等級分特級、一級、二級至十級,共有11個等級,普洱茶最好的料是特級普洱茶。普洱茶級別的劃分是一嫩度為基礎,嫩度越高的級別也越高,衡量嫩度的高低主要看三點,一是看芽頭的多少:芽頭多,毫顯,嫩度高;二是看條索(葉片卷緊的程度)緊結,重實的程度,緊結,重實的嫩度好;三是色澤光潤的程度.色澤光潤,潤澤的嫩度好,色澤干枯的嫩度差!以下是普洱茶的分級標準。

特級、外型條索緊直較細,顯毫;內質湯色紅濃,陳香濃郁,滋味醇厚,葉底較褐紅細嫩。

  一級、外型條索緊結稍嫩,較顯毫;內質湯色紅濃,滋味醇和,香氣濃純,葉底褐紅肥嫩。

  三級、外形條索緊結,尚顯毫;內質湯色紅濃,滋味醇和,香氣濃純,葉底褐紅柔軟。

  五級、外型條索堅實,略顯毫;內質湯色深紅,滋味醇和,香氣純正,葉底褐紅欠勻,尚柔軟。

  七級、外型條索肥壯,緊實,色澤褐紅,稍灰,內質湯色深紅,滋味醇和,香氣純和,葉底褐紅欠勻,尚嫩。

  八級、外行條索肥壯,色澤褐紅稍灰;內質湯色深紅,滋味醇和,香氣純和,葉底褐紅欠勻,尚嫩。

  九級、外型條索粗大尚緊實,色澤褐紅稍灰;內質湯色深紅,滋味醇和,香氣純和,葉底褐紅欠勻,尚嫩。

  十級、外型條索稍松,色澤褐紅稍花;內質湯色深紅,滋味平和,香氣平和,葉底褐紅稍粗。

但是對于普洱茶來說并不是等級最高就是最好的,可以說原料是最好的,但是并不能說是最好的普洱茶,為什么呢?因為過嫩或過老的原料,對于普洱茶(生、熟)都是不好的。以長期以來茶品加工、陳化等多方面的經驗,青壯原料是最好的。對應茶葉等級大約是5-6級最理想,其次為3-4級,7-8級也尚可。原因主要以下幾點:

  1、在茶葉內質上,過嫩原料內涵物質積累不足,鮮爽度高但茶質較弱;過老原料內涵物質下降,因糖分高而水甜,但無茶質。

 2、在生茶制作上,過嫩原料纖維發(fā)育程度不夠,在殺青環(huán)節(jié)保證青壯葉殺青適度時,嫩芽易殺過度,以致很多新茶葉底韌性差,手揉即碎爛;老葉難以揉捻而條索粗松,更不利茶質釋放。

  3、在制作熟茶上,同樣由于過嫩原料纖維發(fā)育程度不夠,發(fā)酵時容易產生燒焦現(xiàn)象,且茶質偏弱;老葉炭化后除了甜味外淡薄無質。

  4、在存放上,兩種原料茶質都偏弱,不利陳化。很多人認為嫩材的長期轉化效果好,試用早期7542或7582驗證一下就可了解:撒面茶的口感遠遠比不上里茶。在放倉過程中,這兩種原料都容易燒焦炭化,尤其是嫩材燒焦后極難喝。所以香港老倉主是基本不存市場上那些所謂的“春尖”“金毫”的。

  普洱茶可按高、中、低檔分等級。高檔次茶如:金瓜貢茶、極品磚(餅)茶、7266七子餅、宮廷、禮茶、特級;中檔次茶如:7576熟餅、7432青餅,一級、三級磚茶,沱茶、一級到五級散茶;低等級是六到十級的散茶。茶葉采摘時,葉和芽同時采,一般從茶樹枝條的尖往下采摘到第三葉:一葉一芽的采一芽、二葉一芽的采一葉一芽、三葉一芽的采二葉一芽。分級時,級別高的芽多,級別低的葉多梗多。

頂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