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

陳情表中躬親撫養(yǎng)的躬是什么意思

來源:m.departmentofideas.com???時間:2022-09-07 13:17???點擊:241??編輯:昌波???手機版

一、陳情表中躬親撫養(yǎng)的躬是什么意思

躬: 親身;親自。

躬親,構(gòu)成同義復(fù)詞,即躬、親意思一樣,都是“親自、親身”

例: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陽。(親自在南陽耕種)—— 諸葛亮《出師表》

童子何知,躬逢勝餞。(自己逢上盛會)——唐· 王勃《滕王閣序》

躬耕樂道(親自耕種,樂守圣賢之道)

躬身(親身,自身/躬稼(親身從事農(nóng)事)

二、曹操的傳奇

官渡以少勝多!滅袁紹擁兵百萬。取幽州十六州等!原先屯兵于兗州后挾天子令諸侯人能盡其用.有智圣郭嘉.文若.仲達許、遼等文武后成一代梟雄.有寧我負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負我.知錯改錯但不認錯.詩等總多!

三、王世貞對世所稱譽的藺相如完璧歸趙這一做法持什么態(tài)度

王世貞對世所稱譽的藺相如完璧歸趙這一史實,予以否定

  [明]王世貞《藺相如完璧歸趙論》注讀與賞析

  藺相如之完璧,人皆稱之。予未敢以為信也。

  夫秦以十五城之空名,詐趙而脅其璧。是時言取璧者,情(情:真實意圖)也,非欲以窺趙也。趙得其情則弗予,不得其情則予;得其情而畏之則予,得其情而弗畏之則弗予。此兩言決耳,奈之何既畏而復(fù)挑其怒也!

  且夫秦欲璧,趙弗予璧,兩無所曲直(曲直:理屈,理直)也。入璧而秦弗予城,曲在秦;秦出城而璧歸,曲在趙。欲使曲在秦,則莫如棄璧;畏棄璧,則莫如弗予。夫秦王既按圖以予城,又設(shè)九賓,齋而受璧,其勢不得不予城。璧入而城弗予,相如則前請曰:“臣固知大王之弗予城也。夫璧非趙璧乎?而十五城秦寶也。今使大王以璧故,而亡其十五城,十五城之子弟,皆厚怨(厚怨:深深地怨恨)大王以棄我如草芥也。大王弗與城,而紿(紿:dài,欺騙)趙璧,以一璧故,而失信于天下,臣請就死于國,以明大王之失信!”秦王未必不返璧也。今奈何使舍人懷而逃之,而歸直于秦?是時秦意(意:心中)未欲與趙絕耳。令秦王怒而僇(僇:通“戮”,殺掉)相如于市,武安君(武安君:秦將白起)十萬眾壓邯鄲(邯鄲:趙國都城),而責(zé)(責(zé):求,這里指索取)璧與信,一勝而相如族(族:滅族),再勝而璧終入秦矣。

  吾故曰:藺相如之獲全于璧也,天(天:天意)也。若其勁(勁:表現(xiàn)出強勁)澠池,柔(柔:委曲容讓,懷柔)廉頗,則愈出而愈妙于用。所以能完(完:保全)趙者,天固曲全(曲全:曲意成全)之哉!

  藺相如完璧歸趙論賞析

  本文為王世貞所作的一篇有名的史論,作者在文章之始就以“藺相如之完璧,人皆稱之,予未敢以為信也”開宗明義,對藺相如完璧歸趙這一史實發(fā)表了不同看法,表明了自己的態(tài)度,然后以分析秦、趙時勢入手,從情與理兩方面重點剖析兩國外交上的形勢,從而得出因為秦國不想和趙國為敵,因此藺相如能完璧歸趙,“天固曲全之哉”的結(jié)論。文章邏輯清晰,論述嚴密,辯駁有力,尤其文中的假設(shè)論證一段文字,合情合理,很有說服力。

  由于本文是一篇翻案文章。翻案文章獨執(zhí)異議,貴在識見高遠,令人信服。

  本文開篇對世所稱譽的藺相如完璧歸趙這一史實,予以否定,可謂先聲奪人。接著,文章從三個方面闡述予以否定的理由。首先,文章分析秦以十五城之空名取璧的真實意圖,指責(zé)藺相如之所為乃“既畏而復(fù)挑其怒”之舉,是失于智。接著,文章重點分析了藺相如的所謂曲直論,先明秦趙“兩無所曲直”,后又代相如策劃,指出相如“使舍人懷而逃之”是“歸直于秦”,是失于信。最后,文章分析相如完璧的后果是族滅國破,是失于利。這樣,文章層層遞進,步步深入,從而逼出了全文的結(jié)論:“藺相如之獲全於璧也,天也?!边@里的“天”,應(yīng)該是指當時的客觀形勢吧?

  行文至此,文章已可作結(jié),而作者又列出“勁澠池”“柔廉頗”兩件事,看似與上文關(guān)系不大,但從“愈出而愈妙于用”一句中,我們可以窺見作者的寫作意圖。作者認為,藺相如的所謂“智”“勇”,不是為了趙國,而是為了自己,他的所作所為,不過是縱橫家的權(quán)謀機巧而已,這,大概是觸摸到了縱橫家的本質(zhì)了吧。因而,本文結(jié)論之后的余波,決非可有可無的續(xù)貂之筆,用意特深。

頂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