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聯是我國文苑中一種獨有獨立風格的藝術形式,什么是對聯的起源,眾說紛紜,目前尚未定論,比較能為人們接受的觀點是,最初是先有春聯,然后由于社會發(fā)展的需要,才相繼出現了其它對聯形式。
對聯是寫在紙上,張貼在門上,也叫春聯,春聯是由桃符,又稱桃梗,發(fā)展而來。
桃符是一種舊社會封建思想,由于人們對自然界缺乏科學認識。年認為是一種怪物,農歷十二月三十,認為諸神退位,鬼域放肆的一天,所以用桃木畫符壓邪。求助神荼,郁壘顯靈保佑,驅魔避邪。據歷史記載,從春秋戰(zhàn)國時期起,每逢新年人們就兩塊桃木,分別畫上神荼,郁壘,掛在大門兩側,求得來年平安。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和進步,桃符不再畫神荼和郁壘了,用書寫二神之名來代替,形成了二言對子,是對聯的雛形。
人們通過用書寫的方法來代替一些吉利話,所就慢慢引起了墨客的雅興,都用各人智慧隨著題上兩句詩,產生現在所謂的楹帖。成為了言志,抒情,寫景,祈福,志慶,的藝術形式,“新年納余慶,嘉節(jié)號長春”。這是翰林學士最早流傳下來的春聯了。
對聯的出現以來,給對聯的形式的產生打好了基礎。對聯的形式各有不同,突穎而出,擴大了對聯的應用范圍,從神堂到茶樓,從書房到臥室,從商場到民舍到處可見。從各種形式以詩,詞互相往來,以聯會友,從思想上和藝術上得到了很大的突破,所以對聯從我們古老的土地上生存了一千多年。
從對聯的歷史源遠流長,從它產生一直至今,從風格上是上下對聯,字數要相等,各伺獨成一句或數句,上下聯位置相對的詞,要求詞類相同,但意思不雷同和近似。在詞性相對中,切忌犯合掌的毛病,上下兩聯,平仄要交錯,對仗,音韻才和諧,使它的句子精悍,適用性強,其有獨特的魅力,對聯的的起源和它的根深葉茂,不但是中國人民的文化遺產,而在異國他鄉(xiāng),世界各地產生一定的影響。
誠謝邀請。
據我所知,最早的對聯起源秦朝,古時一直稱為桃符。對聯文化是源于中國文字語音的對稱性,出現應該在周朝以前就有雛形。由于造紙術和書法的發(fā)展,使對聯成了獨立文體。對聯作為一種習俗,是中華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青山不墨千秋畫
流水無弦萬古琴
國泰民安逢盛世
風調雨順頌華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