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

中國茶葉在國外的傳播(茶葉在中國國內(nèi)是如何傳播的)

來源:m.departmentofideas.com???時間:2022-12-10 15:04???點擊:193??編輯:admin???手機版

1. 茶葉在中國國內(nèi)是如何傳播的

中國茶葉對外貿(mào)易,有1500余年歷史,大體可分四個貿(mào)易時期。

中國茶葉的早期輸出外銷

公元475—1644年的一千余年,是以物易茶為主要特征的出口外銷。

中國茶葉最早輸出在公元473—476年間,由土耳其商人來我國西北邊境以物易茶,被認為是最早記錄。唐代,於公元714年我國設“市舶司”管理對外貿(mào)易。以后中國茶葉通過海、陸“絲綢之路”輸往西亞和中東地區(qū),東方輸往朝鮮、日本。

明代(1368—1644)是中國古典茶葉向近代多種茶類發(fā)展的開始時期,為清初以來大規(guī)模地開展茶葉國際貿(mào)易提供了商品基礎。

鄭和七次組率船隊,出使南亞、西亞和東非三十余國。同時,波斯(今伊朗)商人、西歐人東來航海探險旅行,及傳教士的中西交往,把中國茶葉文化傳往西方,為以后的華茶大量輸入歐洲作了宣傳和與論準備。

2. 茶葉在中國國內(nèi)傳播途徑是怎樣的

早在秦漢時期,中國就開始了飲食文化的對外傳播。據(jù)《史記》、《漢書》等記載,西漢張騫出使西域時,就通過絲綢之路同中亞各國開展了經(jīng)濟和文化的交流活動。張騫等人除了從西域引進了胡瓜、胡桃、胡荽、胡麻、胡蘿卜、石榴等物產(chǎn)外,也把中原的桃、李、杏、梨、姜、茶葉等物產(chǎn)以及飲食文化傳到了西域。今天在原西域地區(qū)的漢墓出土文物中,就有來自中原的木制筷子。我國傳統(tǒng)燒烤技術中有一種啖炙法,也很早通過絲綢之路傳到了中亞和西亞,最終在當?shù)匦纬闪巳藗兿矚g吃的烤羊肉串。

比西北絲綢之路還要早一些的西南絲綢之路,北起西南重鎮(zhèn)成都,途經(jīng)云南到達中南半島緬甸和印度。這條絲綢之路在漢代同樣發(fā)揮著對外傳播飲食文化的作用。例如,東漢建武年間,漢光武帝劉秀派伏波將軍馬援南征,到達交趾?今越南 一帶。當時,大批的漢朝官兵在交趾等地筑城居住,將中國農(nóng)歷五月初五端午節(jié)吃粽子等食俗帶到了交趾等地。所以,至今越南和東南亞各國仍然保留著吃粽子的習俗。

此外,我國的飲食文化對朝鮮的影響也很大,這種情況大概始于秦代。據(jù)《漢書》等記載,秦代時“燕、齊、趙民避地朝鮮數(shù)萬口?!边@么多的中國居民來到朝鮮,自然會把中國的飲食文化帶到朝鮮。漢代的時候,中國人衛(wèi)滿曾一度在朝鮮稱王,此時中國的飲食文化對朝鮮的影響最深。朝鮮習慣使用筷子吃飯,朝鮮人使用的烹飪原料、朝鮮人在飯菜的搭配上,都明顯地帶有中國的特色。甚至在烹飪理論上,朝鮮也講究中國的“五味”、“五色”等說法。

受中國飲食文化影響更大的國家是日本。公元8世紀中葉,唐朝高僧鑒真東渡日本,帶去了大量的中國食品,如干薄餅、干蒸餅、胡餅等糕點,還有制造這些糕點的工具和技術。日本人稱這些中國點心為果子,并依樣仿造。當時在日本市場上能夠買到的唐果子就有20多種。

鑒真東渡還把中國的飲食文化帶到了日本,日本人吃飯時使用筷子就是受中國的影響。唐代時,在中國的日本留學生還幾乎把中國的全套歲時食俗帶回了本國,如元旦飲屠蘇酒,正月初七吃七種菜,三月上巳擺曲水宴,五月初五飲菖蒲酒,九月初九飲菊花酒等等。其中,端午節(jié)的粽子在引入日本后,日本人又根據(jù)自己的飲食習慣作了一些改進,并發(fā)展出若干品種,如道喜粽、飴粽、葛粽、朝比奈粽等等。唐代時,日本還從中國傳入了面條、饅頭、餃子、餛飩和制醬法等等。

中國菜對日本菜的影響很大。17世紀中葉,清代中國僧人黃檗宗將素食菜肴帶到日本,被日本人稱之為“普茶料理”。后來又有一種中國民間的葷素菜肴傳到日本,稱為“卓袱料理”。“卓袱料理”對日本的餐飲業(yè)影響很大,它的代表菜如“胡麻豆腐”、“松肉湯”等,至今還列在日本一些餐館的菜譜上。

日本人調(diào)味時經(jīng)常使用的醬油、醋、豆豉、紅曲以及日本人經(jīng)常食用的豆腐、酸飯團、梅干、清酒等等,都來源于中國。饒有趣味的是,日本人稱豆醬為唐醬,蠶豆為唐豇,辣椒為唐辛子,蘿卜為唐物,花生為南京豆,豆腐皮為湯皮等等。為了紀念傳播中國飲食文化的日本人,日本還將一些引進的中國食品以傳播者的名字命名。如明朝萬歷年間,日本僧人澤庵學習中國烹飪,用蘿卜拌上鹽和米糠進行腌漬,日本人便將其稱之為澤庵漬。清朝順治年間,另一位日本僧人隱元從中國傳入菜豆,日本人便稱之為隱元豆。

除了西北絲綢之路和西南絲綢之路之外,還有一條海上絲綢之路,它擴大了中國飲食文化在世界上的影響。

 

泰國地處海上絲綢之路的要沖,加上和我國便利的陸上交通,因此兩國交往甚多。泰國人自唐代以來便和中國的漢族交往頻繁,公元9~10世紀,我國廣東、福建、云南等地的居民大批移居東南亞,其中很多人在泰國定居,中國的飲食文化對當?shù)氐挠绊懞艽?,以致于泰國人的米食、掛面、豆豉、干肉、臘腸、腌魚以及就餐用的羹匙等等,都和中國內(nèi)地的有許多共同之處。

在中國的陶瓷傳入泰國之前,當?shù)厝硕嘁灾参锶~子作為餐具。隨著中國瓷器的傳入,當?shù)厝擞辛司缹嵱玫牟惋嬈骶?,這使當?shù)鼐用竦纳盍曀状鬄楦挠^。同時,中國移民還把制糖、制茶、豆制品加工等生產(chǎn)技術帶到了泰國,促進了當?shù)厥称窐I(yè)的發(fā)展。

中國飲食文化對緬甸、老撾、柬埔寨等國的影響也很大,其中以緬甸較為突出。公元14世紀初,元朝軍隊深入緬甸,駐防達20年之久。同時,許多中國商人也旅居緬甸,給當?shù)厝说娘嬍成顜砗艽蟮淖兏?。由于這些中國商人多來自福建,所以緬語中與飲食文化有關的名詞,不少是用福建方言來拼寫的,像筷子、豆腐、荔枝、油炸檜?油條 等等。

距離中國稍遠的幾個東南亞島國,像菲律賓、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等,受中國飲食文化的影響也不小。

菲律賓人從中國引進了白菜、菠菜、芹菜、萵苣、大辣椒、花生、大豆、梨、柿、柑桔、石榴、水蜜桃、香蕉、檸檬等蔬菜和水果,菲律賓人還愛吃中國的飯菜,如餛飩、米線、春餅、叉燒包、雜碎、烤乳豬等,日常飲食則離不開米粉、面干、豆干、豆豉等,使用的炊具也是中國式的尖底鍋和小煎平鍋。菲律賓人特別愛吃粽子,他們不但端午節(jié)吃,圣誕節(jié)也吃,平時還把粽子當成風味小吃。菲律賓的粽子,造型依照中國古制,呈長條形,而味道則很像浙江嘉興的粽子。

馬來西亞在飲食文化上也受到中國的影響。據(jù)考證,馬來人的祖先主要是來自我國云南一帶種植水稻的民族,馬來人的某些食俗同這些先民大有關系。例如,馬來人的大米從種植到收獲,都有類似中國古代的祭祀活動和禮儀。馬來菜的烹制方法和中國菜相似。馬來語中稱作“塔夫”的中國豆腐,在當?shù)厥质苋讼矏郏行┑胤竭€把豆腐的色、香、味揉和在本土傳統(tǒng)的咖喱菜中。

中國的飲食文化對印度尼西亞的影響歷史悠久。歷代來到印度尼西亞的中國移民,向當?shù)厝颂峁┝酸劸?、制茶、制糖、榨油、水田養(yǎng)魚等技術,并把中國的大豆、扁豆、綠豆、花生、豆腐、豆芽、醬油、粉絲、米粉、面條等引入印度尼西亞,極大地豐富了當?shù)厝说娘嬍成睢?/p>

茶作為中國飲食文化的一項重要內(nèi)容,對世界各國的影響最大。各國語言中的“茶”和“茶葉”這兩個詞的發(fā)音,都是從漢語演變而來的。中國的茶改變了許多外國人的飲食習俗,例如,英國人由于中國的茶而養(yǎng)成了喝下午茶的習慣,而日本人則由于中國的茶而形成了獨具特色的“茶道”。

3. 中國茶葉向世界傳播有哪四種方式

通過出口貿(mào)易方式。

中國茶葉究竟最早是何時傳入英國,其傳播途徑如何,學術界眾說紛紜。目前可以確定的是順治十四年(1657年)出現(xiàn)在英國的茶葉是由荷蘭傳入的。威廉·烏克斯在《茶葉全書》中也有類似的記載。陳椽的《茶業(yè)通史》一書指出:“萬歷二十九年(1601年),荷蘭開始與中國通商。翌年成立東印度公司,專門從事東方貿(mào)易。萬歷三十五年(1607年),荷蘭商船自爪哇來澳門運載綠茶,萬歷三十八年(1610年)轉運回歐洲。這是西方人來東方運載茶葉最早的記錄,也是中國茶葉輸入歐洲的開始。”

書中還提到:“順治十四年(1657年),英國一家咖啡店出售由荷蘭輸入的中國茶葉……?!庇纱瞬枞~初入歐州應歸功于荷蘭人,莊國土教授也認為“第一批茶葉輸入歐洲,系萬歷三十五年(1607年)由荷蘭東印度公司的商船從中國澳門運到爪哇,再于萬歷三十八年(1610年)運抵荷蘭阿姆斯特丹?!边€有一些中國學者認同這種觀點。此外,簡·佩蒂格魯?shù)摹恫枞~社會史》、劉鑒唐、張力主編的《中英關系系年要錄(公元3世紀一1760年)》等書都有類似的論述以及胡赤軍在《近代中國與西方的茶葉貿(mào)易》一文中也有類似的描述。

由此得知,荷蘭是最早把中國茶葉帶到歐洲的國家,而后將其轉售西歐其他國家。它在順治十四年(1657年)時第一次將少量的茶葉賣給了英國。

4. 茶葉傳入中國

1、中國輸出的是:絲綢、瓷器、茶葉、鐵器等,中國古代的四大發(fā)明:造紙、指南針、火藥、印刷術也是由此路傳過去的。

引進:葡萄、核桃、胡蘿卜、胡椒、石榴、琉璃、香料等,世界三大宗教:佛教、基督教、伊斯蘭教也傳入了我國。

  2、簡介

  “絲綢之路”是連接中國腹地與歐洲諸地的陸上商業(yè)貿(mào)易通道,形成于于公元前2世紀與公元1世紀間,直至16世紀仍保留使用,是一條東方與西方之間經(jīng)濟、政治、文化進行交流的主要道路。漢武帝派張騫出使西域形成其基本干道。它以西漢時期長安為起點(東漢時為洛陽),經(jīng)河西走廊到敦煌。從敦煌起分為南北兩路:南路從敦煌經(jīng)樓蘭、于闐、莎車,穿越蔥嶺今帕米爾到大月氏、安息,往西到達條支、大秦;北路從敦煌到交河、龜茲、疏勒,穿越蔥嶺到大宛,往西經(jīng)安息到達大秦。它的最初作用是運輸中國古代出產(chǎn)的絲綢。因此,當?shù)聡乩韺W家Ferdinand Freiherr von Richthofen 最早在19世紀70年代將之命名為“絲綢之路”后,即被廣泛接受。

5. 茶葉在中國的傳播途徑

茶在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世界公認的飲茶就是中國首創(chuàng),而在中國根據(jù)陸羽《茶經(jīng)》中的記載:“茶之為飲,發(fā)乎于神農(nóng)氏”,在中國的文化發(fā)展史上,往往是把一切與農(nóng)業(yè)、與植物相關的事物起源最終都歸結于神農(nóng)氏。而根據(jù)相關歷史文獻記載,中國在先秦時期就已經(jīng)開始了有關對茶葉的探索,只是在秦時代茶更多的是王公貴族的專屬,沒有得到更好的傳播。

在魏晉南北朝時期,佛教文化開始在中國盛行。佛法大師在探討、悟佛理時要心境平和,沒有雜念,而茶恰好有提神醒腦的功效,使人內(nèi)心更加的通透明澈,飲茶開始在佛家流行。只是相對于魏晉南北朝的動亂局勢,連綿不斷的戰(zhàn)爭,民不聊生,生存尚是問題,亦不會拿出更多的時間去研究茶葉。

在中國五千年的歷史文明中,唐朝占有絕對的一席之地。唐朝國泰民安,社會生產(chǎn)力水平得到了大幅的提升,茶葉開始逐漸地走向社會大眾。在這一過程中,有一批文人騷客、儒家大士開始深入的研究茶葉,其中尤以陸羽為主,陸羽所著的《茶經(jīng)》更是世界現(xiàn)存最早、最完整、最全面介紹茶的專著,被后人譽為茶葉的百科全書,茶文化的核心內(nèi)容茶道也在這一時期誕生。在唐朝這一時期,就初步形成了內(nèi)容多樣,內(nèi)涵豐富的茶文化機制。

在南宋,茶文化發(fā)展到一個高潮時期,民間就出現(xiàn)了的專業(yè)品茶社團,宮廷也設立了專門的茶事機關,皇帝用賜茶來籠絡王公大臣;在民間,也形成了各種各樣的茶,有人遷徙,鄰里要“獻茶”,有客來,要敬“元寶茶”,婚時要“下茶”,結婚時要“定茶”,同房要“合茶”。民間一時斗茶風起。日本現(xiàn)盛行的茶道,也是由南宋時期漂洋過海傳播而去。宋朝過后,茶文化開始沒落,明太祖朱元璋撤銷北苑貢茶苑,不再設皇家茶園,散茶正式形成,散茶真正的在全國范圍內(nèi)推廣,人們喝茶的方式也發(fā)生了巨大的改變。不過卻已經(jīng)沒有盛唐、南宋時期的全盛狀態(tài)。在17世紀,西方列強用槍炮叩開中國的大門,中國的茶文化也隨之傳入到西方國家,并逐漸的在世界流行。

新中國成立后,茶文化已經(jīng)不再是單一的文化機制,融入了更加豐富的理念。加強了地域文化和民族文化的結合,形成了具有競爭力和影響力的文化機制,茶歌藝術、茶樂藝術也應運而生,使得茶文化更加的符合我國的社會實情。

6. 茶在國內(nèi)外的傳播

茶起源于中國,盛行于世界。從古代絲綢之路、茶馬古道、茶船古道,到如今的絲綢之路經(jīng)濟帶、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茶從中國出發(fā),穿越歷史、跨越國界,越來越受到世界各國人民喜愛。

英國的飲茶文化風俗。

茶是英國人普遍喜愛的飲料,80%的英國人每天飲茶,茶葉消費量約占各種飲料總消費量的一半。英國本土不產(chǎn)茶,而茶的人均消費量占全球首位,因此,茶的進口量長期遙居世界第一。

日本的飲茶文化風俗。

日本的茶道起源于中國,具有東方文化之韻味。它有自己的形成、發(fā)展過程和特有的內(nèi)蘊。中日兩國一衣帶水,隋唐以前,兩國已有文化交往。以后,隨著中國佛教文化的傳播,茶文化也同時傳到了日本,飲茶很快成了日本的風尚。日本茶道即是通過飲茶的方式,對人們進行一種禮法教育和道德修養(yǎng)的一種儀式。日本茶道有20多個流派,代代相傳,沿襲至今。

韓國的飲茶文化風俗。

韓國的飲茶史也有數(shù)千年的歷史。公元7世紀時,飲茶之風已遍及全國,并流行于廣大民間,因而韓國的茶文化也就成為韓國傳統(tǒng)文化的一部分。在歷史上,韓國的茶文化也曾興盛一時,源遠流長。在我國的宋元時期,全面學習中國茶文化的韓國茶文化,以韓國“茶禮”為中心,普遍流傳中國宋元時期的“點茶”。約在我國元代中葉后,中國茶文化進一步為韓國理解并接受,而眾多“茶房”、“茶店”、茶食、茶席也更為時興、普及。

美國的飲茶文化風俗。

美國不產(chǎn)茶葉,美國人喝的茶全靠進口。美國的飲茶習俗與眾不同,主要以紅茶泡用或用速溶茶沖泡,放入冰箱冷卻后,飲時杯中加入冰塊、方糖、檸檬,或蜂蜜、甜果酒調(diào)飲,甜而酸香,開胃爽口。美國人一般只重視茶葉的湯色而不太重視茶葉的外形,所以美國的茶都是袋泡茶、速溶茶、混合冰茶粉等,要么就是罐裝、瓶裝的茶水。

俄羅斯的飲茶文化風俗。

說起俄羅斯人的嗜好,人們首先想起的就是他們酷愛喝酒,嗜酒如命。其實很多人不知道,與喝酒相比,俄羅斯人更愛喝茶,真可謂一席無酒,但不可一日無茶。如今,茶葉已成為俄羅斯人生活中一種不可或缺的必需品。經(jīng)過數(shù)百年的發(fā)展,茶葉早已成為廣大俄羅斯人深愛的飲品,在俄羅斯還形成了獨特的飲茶文化。

非洲的飲茶文化風俗。

在我們的印象里,非洲是一個充滿野性的國家,而且非洲盛產(chǎn)咖啡,所以我們會很自然地想:非洲人應該沒有飲茶。然而,事實并非如此,非洲人舍咖啡而飲茶,尤其北非的阿拉伯人,他們招待客人必定要茶侍奉。他們喜歡在茶里放進了三分之一的糖,差不多糖味掩蓋了茶香。另外,非洲人喝薄荷茶。北非人喝茶,喜歡在綠茶里加幾片新鮮的薄荷葉和一些冰糖,此茶清香醇厚,又甜又涼。有客來訪,主人連敬三杯,客人須將茶喝完才算禮貌。

泰國的飲茶文化風俗。

泰國北部地區(qū),與中國云南接壤,這里的人們有喜歡吃腌茶的風俗,其法與出自中國云南少數(shù)民族的制作腌茶一樣,通常在雨季腌制。腌茶,其實是一道菜,吃時將它和香料拌和后,放進嘴里細嚼。又因這里氣候炎熱,空氣潮濕,而用時吃腌菜,又香又涼,所以,腌茶成了當?shù)厥来鄠鞯囊坏兰页2恕?/p>

越南的飲茶文化風俗。

越南毗鄰中國廣西,飲茶風俗很有些與中國廣西相仿。越南人喜歡飲玳玳花茶。玳玳花(蕾)潔白馨香,越南人喜歡把玳玳花曬干后,放上3-5朵,和茶葉一起沖泡飲用。由于這種茶是由玳玳花和茶兩者相融,故名玳玳花茶。玳玳花茶有止痛、去痰、解毒等功效。一經(jīng)沖泡后,綠中透出點點白的花蕾,煞是好看,喝起來芳香可口,饒有情趣。

7. 中國茶是怎樣傳播世界的

中國世界上最早發(fā)現(xiàn)和人工培植茶的國家。先秦時期,巴蜀人就開始飲茶,隨后飲茶的習慣流傳到相鄰的地區(qū)。到了三國兩晉時期,飲茶已經(jīng)在中國士大夫中流行,之后推廣到全國各階層。

南北朝時,中國茶葉隨絲綢、瓷器傳到土耳其;唐代時,中國茶種傳入了日本和新羅。中國茶傳入歐洲則在新航路開辟以后。1545年前后,意大利人賴麥錫的《航海記集成》中提到了中國的茶,這是歐洲最早的有關茶的文獻記載。明萬歷三十五年(1607年),荷蘭海船從爪哇來澳門販運茶葉,并于1610年轉運至歐洲,成為西方人來東方運載茶葉的開始,從此,中國茶開始占領歐洲人的食譜。

婦女之友

新航路開辟之后,全球商品交流迅速發(fā)展,三大無酒精飲料類商品先后進入歐洲:1528年,西班牙人將可可輸入到歐洲,荷蘭人1610于年將茶輸入到歐洲,1615年,威尼斯商人將咖啡輸入歐洲。

在所有飲品中,茶可謂真·婦女之友。首先酒精會使人昏昏沉沉,舉止粗魯,沒有什么比酗酒的丈夫更讓女性煩惱的了。而作為酒的替代品,茶卻能提神醒腦,又不失文雅。在下午四、五點鐘沏茶配上點心,和朋友們喝茶聊天——即 茶話會/下午茶,本身就是貴婦的發(fā)明。而茶館和茶園更為女性提供了家庭以外的社交場所。

無論酒館還是咖啡館,都是男人們消遣的地方,良家婦女不能去。但單身女子可以去茶館會晤朋友,不會損傷名譽。到18世紀時,單是倫敦就有2000個茶館,還有很多的茶園,泰晤士河上的伏克斯霍爾茶園就是典型代表。

茶園集英式園林、球場、茶室、音樂廳于一體,男女都可以去散步、喝茶、聊天,也可以在茶園舉辦音樂會和舞會,是那個時代上流社會喜歡的會所。

從貴族到平民

一開始,茶葉是作為藥物放在藥店里出售的,主要用來治療痛風、積食等富貴病。一開始歐洲的學者、醫(yī)生、教士就飲茶是否有益這個問題爭論不休。1625-1657年,整個荷蘭還掀起了一場“飲茶大辯論”。最后因為法國大主教對茶葉的療效背書,才結束了這場爭論。不過參照歐洲長期以來的醫(yī)療水平,茶葉當然是比其它治療方法(放血、切除不相干的器官什么的)要靠譜得多。

自從英國東印度公司壟斷了茶葉貿(mào)易,就開始實行價格壟斷,茶價奇高。其實中國買到歐洲的茶葉價格也算公道,但政府課以重稅,商家再隨意加價,把茶葉變成一種非常昂貴的飲品。同一個時期當時阿姆斯特丹每磅茶葉售價3先令4便士,而倫敦則高達2英鎊18先令4便士。于是私運盛行,大量私茶由外輪運抵英國南岸。國內(nèi)實際飲用量和官方統(tǒng)計的進口量差別非常。議會決定廢除茶稅。經(jīng)過一個窗口期,英國的茶稅從190%降到12.5%。此后英國茶葉正式進口量激增,飲茶人口和國家收入也大大增加。于是,17世紀初上流社會的奢享,在18世紀中期變成幾乎所有英國家庭早餐的平民飲料。

茶(財)之路

中國茶對外的傳播,海路和陸路并行。陸路沿絲銅之路向中亞、西亞、北亞、東歐傳播;海路向阿拉伯、西歐、北歐傳播。

從唐代開始,陸上的古絲綢之路同時也是茶之路。茶葉先從產(chǎn)茶地向長安集中,然后以新疆地區(qū)為中轉站,經(jīng)天山南北路通往東歐。而明、清時還開辟了一條經(jīng)蒙古高原到達俄羅斯的茶葉之路。

海路則始于明清之際,從江西、浙江、福建茶區(qū)出發(fā)經(jīng)寧波港、泉州港、廣州港直接運往歐洲或先輸往南洋諸國,再經(jīng)馬來半島、印度半島、地中海走向歐洲各國。明代萬歷三十五年(1607年),荷蘭海船從爪哇來澳門販運茶葉,并于1610年轉運至歐洲,從此,中國茶葉正式進軍歐洲,新世界的大門打開了。

從中國茶開始銷往歐洲直到鴉片戰(zhàn)爭前夕,中國對外貿(mào)易長期順差,而茶葉出口最重要組成部分。直到18世紀末,英國工業(yè)大發(fā)展,向中國輸出工業(yè)品,加上從印度轉口的棉花以及鴉片,也才剛剛達到貿(mào)易平衡的狀態(tài)。

那么問題來了,為什么和中國做生意的歐洲各國居然可以忍受貿(mào)易逆差?因為倒賣中國商品到其它國家的轉口貿(mào)易所帶來的利潤超過了對中國的貿(mào)易逆差。

1651-1652年度,荷蘭阿姆斯特丹開始舉行茶葉拍賣活動,每年輸入該掉的茶葉達4000萬磅以上,轉口數(shù)量很大,約占輸入的35-50%, 1758年荷蘭茶葉貿(mào)易的利潤率竟達到196%。1711年至1810年間,英國政府光是從茶葉上面就收到了7700萬英鎊的稅,有記載1784年英國的茶稅是190%。這么高的稅也抵不過英國人民喝茶的熱情。1793年,英國政府一年的茶稅收入是60萬英鎊,到了1833年這個數(shù)字翻了五倍半,變成了330萬英鎊。

8. 茶葉在中國國內(nèi)是如何傳播的呢

茶:是茶樹或茶樹新梢芽葉加工品的統(tǒng)稱。茶樹為山茶科,屬多年生常綠木本植物。中國是最早發(fā)現(xiàn)和利用茶的國家。茶的古稱其多。如萘、詫、槚、苦萘、茗等在古代有的指茶樹,有的指不同的成品茶。至唐代開元用間(公元8世紀),始由“萘”字逐漸簡化而成“茶”字,統(tǒng)一了茶的名稱。

現(xiàn)在世界各國“茶”字的讀音大多由“茶”、“槚”、“詫”以及“萘”等的音韻轉變而來。 中國自古有“神農(nóng)嘗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的傳說雖無可稽考,但可說明知茶百用為時甚早。唐代陸羽在其所作世界上第一部茶葉專著《茶經(jīng)》中稱:“茶者,南方之嘉木也,一尺、二尺乃至數(shù)十尺,其巴山、峽川有兩人合抱者”,不但描述了茶樹的形態(tài),而且指出茶產(chǎn)于中國南方。

并說:“茶之為飲,發(fā)乎神農(nóng)氏,聞于魯周公……傍時浸俗,盛于周朝?!保枞~作為藥用,記載最早是《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神農(nóng)嘗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中記載:“茶苦而寒,最能降火,又兼解酒食之毒,使人神思矍爽,不昏不睡?!薄冻圆桊B(yǎng)生記》中記載有:“茶也,養(yǎng)生之仙藥,延年之妙術也……”。

東漢《桐君錄》中:“南方有瓜蘆木,亦似茗,至苦澀,取為屑茶飲,亦可通夜不眠,煮鹽人但資此飲。”上層社會把茶作為飲料是從周武王以茶代酒開始。在《封氏聞見記》中:“開元太山有僧大興禪教,人人煮茶驅睡,致使人人相仿效,逐成風俗?!钡搅藵h代茶已成商品漢代王褒的《僮約》中:“烹茶盡具”,“武陽買茶”等記載了我國最早的茶葉市場。

到了唐宋時期飲茶已經(jīng)普及到平民百姓,宋王安石云:茶之為用,等于米鹽,不可一日無。 茶葉開始作為飲料是摘鮮葉煮飲,到南北朝時開始把鮮葉加工成茶餅。后來唐代又創(chuàng)制了蒸青團茶;宋代創(chuàng)制了蒸青散茶;明代創(chuàng)制了炒青綠茶、黃茶,黑茶、紅茶、花茶等;清代創(chuàng)制了白茶、烏龍茶等。

茶葉由我國的云、貴、川高原向全國傳播,古有“蜀地茶稱圣,蒙頂?shù)谝患摇钡恼f法。秦統(tǒng)一中國后,茶葉順長江而下傳遍半個中國,現(xiàn)我國有17省,900余縣產(chǎn)茶。又我國沿海傳向世界50個國家和地區(qū)。茶葉作為商品于1610年輸入歐洲,先是荷蘭、葡萄牙,1638年輸入英國。

1664年輸入沙俄。17世紀輸入美洲,1674年輸入紐約。美國威廉。烏克斯著《茶葉全書》中說:“飲茶代酒之習慣,東西方同樣重視,唯東方飲茶之風盛行數(shù)世紀之后歐洲人才始習飲之?!弊鳛椴枞~引種傳到世界各地,當然是在唐宋以后的事,公元729引日本,828年傳朝鮮;1618年到俄國;1780到印度;1828年傳印尼,1834年斯里蘭卡;1914年馬來西亞,作為商品傳到這些國家當然更早許多。

被封為世界4大飲料的是茶,咖啡,可樂、豆?jié){。

9. 中國茶葉的傳播對世界產(chǎn)生了什么影響?

茶在國內(nèi)的傳播路線

千百年來,茶在神州大地的各個角落生根發(fā)芽,香飄萬里。茶業(yè)的重要中心也隨著茶在國內(nèi)的不斷傳播幾經(jīng)遷移,大致經(jīng)歷了一條自西向東和向南的路線。

1、始于巴蜀,現(xiàn)在,絕大多數(shù)學者都認同中國的飲茶是秦統(tǒng)一巴蜀之后才慢慢傳播開來的,也就是說,中國和世界的茶文化,最初是在巴蜀發(fā)展為業(yè)的。

2、順江而下

秦漢時于期,隨著巴蜀與各地區(qū)交流的日益密切,茶亦被廣泛的傳播。茶最先傳播至東部與南部,湖南茶陵的命名便極好地證明了這一點。西漢時期,茶陵以產(chǎn)茶聞名,茶陵地處江西與廣東交界,由此可見,西漢時期茶的生產(chǎn)已傳播至與湘、粵、贛毗鄰的地區(qū)。

3、繼續(xù)東移

五胡亂華,西晉南渡,北方豪門進駐中原,建康成為當時南方的政治文化中心,崇茶之風盛行于貴族富豪之間,致使江東飲茶與茶文化得到進一步的發(fā)展,加快了我國茶葉向東南推移的腳步。

4、行至江南

唐代中期以后,長江中下游茶區(qū)產(chǎn)量大幅提高,制茶技藝亦達到當時的頂峰。高水準生產(chǎn)出的湖州紫筍和常州陽羨茶被列為貢茶。此時,長江中下游的江南地區(qū)正式成為我國茶葉產(chǎn)制中心。

6、由東轉南

由五代及宋朝初年開始,全國氣溫驟降,使得我國南部茶業(yè)較之北部發(fā)展更為迅速,并取代長江中下游茶區(qū)成為宋朝制茶中心,具體表現(xiàn)為福建建安茶取代顧渚紫筍成為貢茶。閔南和嶺南一帶的茶業(yè)發(fā)展較唐朝時,更加活躍和蓬勃。宋朝時期茶業(yè)中心的南移!

10. 茶葉在國內(nèi)外的傳播途徑

論茶葉中國是種茶制茶喝茶品茶的祖宗 ,這不是單純的愛國之類的,因為我還是了解過茶葉的歷史加工這些歷史的。

從古代開始,最早茶葉只有中國人喝茶的,西北東北游牧民族,日本朝鮮喝茶是中央王朝皇帝作為貢品的回饋 賞賜品給他們的,然后通過這種這種傳播茶葉使用消費到了西域到了中東歐洲。在古代封建王朝是家天下,最好的物品都是皇家官員文人富豪使用,邊境的少數(shù)民族使用的相對等級比較低的邊銷茶。所以這種兩種加工工藝,消費方式就這樣保留了下來,還形成了最好茶葉中國自己消費,低檔茶葉外銷,并在長時間的飲用過程中喝茶習慣的口味也習慣了,中國人消費以高等級的芽茶綠茶為主,西方國外以紅茶黑茶消費為主。

國外的茶種種植加工以紅茶為主,主要是鴉片戰(zhàn)爭以后在印度斯里蘭卡肯尼亞等一些地方種植,這些產(chǎn)地的幾個品牌如大吉嶺紅茶,錫蘭紅茶等。這里面還有一個插曲,英國茶葉大盜福瓊在中國盜購茶種的時候 第一次去的是安徽的黃山地區(qū),想學習的是松蘿茶,結果是技術沒有學會,茶種盜運出去沒有成活,第二次才去的武夷地區(qū),帶走的茶種和加工種植茶葉的茶農(nóng),為此也使得綠茶加工技術成為東方的特色,這個過程其實是說明了一件事情,在當時名聲最大的是綠茶,而且老外也沒有學會,到今天仍舊如此。

另外說說茶葉中的質(zhì)量問題,在中國喝茶是講究原汁原味,沒有任何添加的茶葉是最安全最高等級的,而國外的茶葉說實話是不放心的,因為在國外添加食用香精是合法的,還記得發(fā)生在北京的德國名茶嗎?德國不產(chǎn)茶,就收購中國的茶葉,加香精以后再銷售給中國,一大批慕洋的有錢高檔人士,認為德國的質(zhì)量嚴謹是杠杠的。同樣的事情在臺灣茶,甚至立頓都發(fā)生過,只是那些慕洋人士對國外境外的這些包裝精美宣傳到位的品牌可以裝逼而已,為了裝逼而裝逼又不是沒有人在做,前幾天看到國家衛(wèi)健委發(fā)布對喝茶的指導意見了嗎?長期喝普洱黑茶茶磚大葉子茶老梗茶陳茶的人,容易飲茶性地氟病,而且對血管腸胃也有損害,這能阻擋喝普洱裝逼的人嗎?

11. 中國茶葉向國外傳播的主要途徑

文化傳播三渠道是人類各民族文化進行交流的三種基本的方式。(一)物質(zhì)流,即通過物品交換傳播文化信息。出現(xiàn)最早、持續(xù)時間最長的文化傳播方式,原始社會末期各部落間的簡單商品交換即屬于這種文化傳播方式。近代資本主義向全世界的拓展,也主要是通過商品交換。當代的商品進出口是一種有系統(tǒng)的以物質(zhì)流為主的文化傳播。[1]

(二)人流。通過作為歷史積淀物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模式來傳播文化信息。歷史上的戰(zhàn)爭、民族大遷移等,即是主要以人流方式進行的文化傳播。(三)信息流。通過符號系統(tǒng)來傳播文化信息,近代以來文化載體的主力書籍、報刊、電訊從一個文化區(qū)域進入另一個文化區(qū)域,即是信息流。當代信息流的主體標志是電子傳播。在文化載體發(fā)展的歷史進程中,信息流的歷史只有近300年,但已成為文化傳播的主要渠道。

頂一下
(0)
0%
踩一下
(0)
0%